随着技术的发展,科技术不断强电,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,智能手机,智能音箱,智能电视,智能家居等等,都是高度智能化工具,安这现在说法,现在已经开启了第四第工业革命,被称为智能时代,也就是工业4.0。要实现高度智能,这离不开高速的网络发展,网络就是这些信息交流,提供这些信息交流的设置基础连接就是光纤和光模块,光纤就是高速公路,光模块就如同高速公路上每一个收费站,出来以后就得减速行驶,网线就如市内一级、二级、三级道路,速度有好快有慢。想好的用七类线,想要便宜用五类线。问题来了,光纤,走的光信号,网线走的是电信号,哪它们是怎么相互连接沟通的呢,它们的桥梁是谁呢,就是光模块,一种可以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,又可以把光信号输换成电信号的一个电子源器件,如是用过光电转换器的是最直观的,光电转换器你会发现,一头接光纤,一头接网线。光模块和光电转换器原理差不多的,今天我来讲下光模块和尾纤在弱电工程中怎么配制?
1、光模块的分类
先讲下最常用一些光模块,现在用的基本上是单模光模块居多,多模用的比较少,今天主要讲单模光模块,光模块按速率来分为155M/622M/1.2/2.12/4.25G/6G/8G/10G,最新还出了100G光模块,居说是给5G网络用的。 1.25G和10G现在市场上用的比较多。传输距离有1KM/2KM/5KM/10KM/15KM/20KM/30KM/40KM/50KM,传输距离市场用的最多是5KM和10KM。别看这光模块小小的一个,贵的很,像光模块这种正规渠道正品都是非常贵的,一个1.25G光模块,正规渠道拿货最少500人民币以上,10G就更贵了,1000人民币以上,如果在网上买1.25G光模块同样的品牌不超60块,10G光模块不超150块,一样能用,也没有出现过问题。记得哪时搞运营商4G时,当时4G用的就是10G光模块,由于光模块本身就小个,很容易搞丢,小编当时就丢了好几个。还记当时领导一再强调别把光模块搞丢了,刚出来很贵的,一个2000多块,当时把我吓的好几天提心吊胆的。后来在手机某宝上一查这种型号,也就100多点,没有领导说的 那么吓人,瞬间淡定了。
光模块基本以LC为主,有单光纤和双光纤之分,当纤芯资源不是很足时可以采用单光纤的光模块,单纤芯的光模块是收发光都在一起的,对纤好对,跳纤也快,方便,这种用的比较少,也比较贵。用的最多还是双纤芯的光模块,光模块一收一发分开,需要两条LC层纤,所以这种对光就比较麻烦,需要核对两端各自有没有收发光,对光时最好两个人一组,这两不用来回跑,需要配一些对光设备,如红光笔,光功率计,没有信号地方最好配个对讲机,方便沟通。
2、设备如何配光模块
一台交换机(前提是设计时,走的是走光纤传输的)配两个光模块,为什么呢,因为光纤是两端的,终点(汇聚层交换机)用了一个光模块,起点(核心)同样要用一个光模块,堆叠除外,所以,一套交换机需要配两个光模块,这是弱电交换机配制光模方式。
通信3G或4G网络也是一样配配,只是设备名称不一样,通信信号设备叫BBU和RRU,具体可以看前期发的文章,有介绍通信相关设备,BBU相当于核心交换机,这两种设备功能完不一样,RRU相当于汇聚交换机。光模块都是一样是LC两纤芯光模块,都是通用一样的。
3、光模块尾纤怎么配制
先讲下层纤常用有哪些型号:LC-LC; LC-FC;LC-SC;FC-FC;FC-SC;SC-SC等,这些是比较常用的型号。还有就是尾纤长度有:1、2、3、5、10、15、20、30米,最常用的有1、3、5、10、15米这些,长度是跟据设备与ODF箱的距离决定的。
尾纤配多少条取决用什么光模块,单芯的光模块那就是两条,如果是双纤芯就果4条,主流还是双纤芯的光模块,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各2条,加起来就是4条,智能化工程基本用的是LC-LC的这种尾纤,也有用LC-FC尾纤,这个就取决宇设计人员怎么去配这块,但现在很多在用LC-FC,这种光纤盘的法兰比较多,市场容易找到,方便后期维修更换。
通信3G/4G的BBU和RRU尾纤配制也是一样的,BBU和RRU各2条,加起来就是4条,基本上都是用双纤芯,通信设备用的尾纤型号LC-FC。
最后在说下,尾纤的事,因为尾纤基本都是在设备上用,都是离设备很近的,尾纤不宜过长,根据设备安装的大样图可以看出,一般用1m/3m/5m/10m用的最多,配尾纤时一定要配好,配的过长,尾纤堆在机柜或ODF箱里,很难看,太短也无法实现光纤顺着线加走线,直接飞纤,也很难看,距离刚好是最好。
还有一种可能会都用到尾纤的,光缆没有直达起点到终点的,这个中间相当于多了个跳点,正常情况是要熔两个光纤分线箱的,这里就需要用到跳纤,如果光模块是两纤那种,在这个两个分线线中间就要方两条跳纤,把它们两连接起来,形成一个跳点,这种情况是一般用的跳纤是FC-FC的。尾纤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坏了,或者出现光衰过大,都会造成不能使用,所以在报层纤时要多增加1%左右,以保证层纤损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