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阶段,信息点很分散。
因为那时候是小型机和塔式服务器,都在墙面上或者是在地下,非常分散,整个很分散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的主干,两年前的主干,不是用五类线做的。光用SC口,密度比较小。
第二阶段,可能好一点,就是信息点适当集中了,但是机房综合布线整个档次比较偏低。
基本上布线,水平还是立方式,这是造价会降下来,但是整个规范性差一些。光纤基本上是LC和SC基本上共存,但是密度相对小一点。第二阶段一个很明显的问题,我们线缆基本长铺设在隐蔽空间,无论是地板下或者是吊顶上,这个对后期维护或者说我们在线缆扩展上,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直到第三个阶段,我们现在和前一段时间在做的,特点主要有这么几个:
第一,现在信息点,我们现在功能分区,这个也是信息系统发展的要求,我们机房综合布线里面,尤其是数据中心里面,存储、网络、主机有一个分区,相对我们的信息点会进行工作分区。布线进行结构化设计。
第二,我们的传输,六类是最主要的,但是现在光纤用的量很大。
尤其是现在数据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这样的话,尤其是光系统、光存储、光交换机在机房里面大幅度出现。这样信息点的密度非常高。而且机房本身也趋向于规范化设计。机房综合布线整体的一些设计,规范化带来的信息点的增大,必然要求规范化设计,这一点最明显的就是信息点大量增加。
第三,现在我们采用的布线方式基本上采用开放式的网格式桥架比较多。
这个会带大很大的好处,它维护比较简单,然后一旦出现线缆扩展的话,这是非常好做的一种方式。这是我们目前采用的一种方式,基本上是用开放式网络桥架来做。
第四,我们现在TO方式或者是CP、HD方式混合使用,这个根据设备情况来定的。
比如说一个小型机就是两个口,这样的话,我们布一个线架过去肯定不合适,所以我们就做一个信息点,或者是两个、四个,以这种方式往那儿布放。CP方式,CP和HD方式,我们很多时候结合业务需求来定,因为很多时候全采用CP方式造价很高,但是用ST是不是有合适的摆放位置和整个业务分区能不能结合,这个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。
第五,现在可能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比较快,而且现在数据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,对线缆、对模块的品牌、性能提出明确要求,不像以前只提功能性要求,就像刚才徐老师讲的一样,大家对验收问题不关注,我们做百兆也罢,千兆也罢,实际上没有验收是没有意义的。
初期肯定是通的。现在大家对性能开始逐渐提高认识,我们做完了要测,对品牌有选择,对模块的技术指标会提出明确的要求。这是基本的一个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