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访问菲尼特官方网站!
菲尼特

始创于2000年

专注光通信数据机房一站式解决方案
菲尼特就是光纤服务热线
400-800-5539
联系我们

    宁波凝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

  • 电 话:400-800-5539
  • 地 址: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
        洞桥村复兴路工业小区4号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行业新闻 » 常见问题

浅析六类线缆和七类线缆的工序控制要求

时间:2018-04-04 11:17 来源:菲尼特编辑部 作者:小菲 点击:

  六类线缆七类线缆的结构特点及性能要求,各企业应在工序的工艺控制上下功夫,以满足电缆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内外标准的要求。

六类线缆和七类线缆

  (1)绝缘工序

  铜线延伸率要稳定控制在±2%以内;导线直径波动范围为±0.002mm绝缘外径波动范围为±0.01mm同心度大于96%同轴电容限制在±1.5pF/m导体预热温度稳定适当,以保证铜线与绝缘层之间粘接良好7类缆发泡材料挤出要均匀,注气压力变化,螺杆转数变化,收放线张力变化要尽可能小,发泡层的泡要均匀细密,使整条单线上绝缘的等效介电常数保持均匀一致。

  导线和绝缘间的附着力是影响回波损耗的主要因素之一,应控制好导线预热温度,挤塑前导线要光亮清洁,不能有水、油及其它污物,挤塑后要分段冷却,以保证附着力控制在工艺规定的范围。

  应严格控制色母料的材料质量和加入比例,劣质的色母料不但造成单线击穿点增多,而且会使绝缘层强度低,不耐磨,易受损;色母料加入过多将会影响电缆的回波损耗值。因此要选用优质母料,加入后的单线颜色以能区分识别为宜,不能太深。以减少色母料的不良影响。

  选用优质绝缘料和合理的工艺参数保证单线表面光滑圆整,防止因单线表面摩擦力大而造成的后道工序的导轮、倒杆、模具等对单线的磨损。

  (2)绞对工序

  六类线缆的绞对节距在8~16mm,七类线缆的绞对节距在20~40mm。设计线对节距时,相邻线对的节距差应尽可能大,相邻和相近的线对节距不宜成低整数倍关系。

  绞对工序主要控制收放线张力和单对线的弯曲半径,单线的张力及对线收线张力要均匀一致,防止出现一根线轻微地绕在另一根线上。防止绝缘单线在绞对节点处出现周期性压伤和严重变形。单对线的弯曲半径必须大于50mm,以防止单对线结构不稳定。

  绞对机必须带退扭,以改善绝缘层偏心及不均匀对电气性能造成的影响,目前退扭绞对机主要有两种:零退扭绞对机和部分退扭绞对机。零退扭绞对机在绞线时只是两线扭绞转动而单线自身并不转,因此单线并未受到损伤,基本不会影响电缆的回波损耗值。部分退扭绞对机是绞对前单线先反方向预扭,绞对后相当于进行了部分退扭。由于单线受到了正反方向的两次扭转,故单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,因此退扭率一般控制在30%左右,最大不应超过50%。

  绞对节距公差限定在±0.5mm以内。两根导线间的对称性能和轴向距离差,在生产中必须保持不变,防止扭绞不对称。7类电缆对绞屏蔽时工序中屏蔽带的张力变化范围应小于±10%。对所有的绞对线进行屏蔽时必须采用相等的压缩量。

  (3)成缆工序

  成缆应采用具有张力反馈控制的主动放线装置,保证在整个电缆长度上绞对线张力的一致。并确保四对线的反向张力恒定一致,以确保电缆良好的几何性能,使其节距保持稳定。

  成缆时必须保证缆芯对称,对线位置相对固定。成缆节距一般在100~150mm。成缆对串音影响较大,节距太大,电缆弯曲受力后回波损耗和特性阻抗将会受到影响;节距太小,容易使电缆电容、衰减变大。

  成缆退扭的目的是防止芯线受到扭转而使绞对线结构改变、性能指标受到影响,使绞对线在成缆时绞对节距和屏蔽都不会发生变化,因此成缆退扭是改善电缆传输性能的有效手段。在整个成缆过程中绞对线的延伸张力应保持在±10%以内,绞对线的弯曲半径应大于75mm,以保持缆芯结构稳定,性能不致劣化。

  7类缆采用铝箔屏蔽时,工序中屏蔽带的张力要防止周期性波动,应保持恒定,其变化范围应小于±10%。在屏蔽过程中,要设计合理的模具尺寸,使铝箔包覆的松紧度适宜。以保证电缆传输性能的稳定性,因为铝箔包覆不紧,在电缆弯曲时屏蔽层易出现缝隙,影响电缆的转移阻抗和屏蔽性能;铝箔包覆太紧,会影响电缆的电容和插入损耗值。采用铜编织屏蔽时,应有效控制编织铜丝的张力和编织密度。缆芯的弯曲半径应大于150mm。

  (4)护套工序

  模具要配置合理,保证护套松紧适宜,护套外径均匀一致,六类线缆护套不能过紧,因为护套过紧会使线对绝缘层受压变形,影响传输性能;七类电缆外护套应紧贴屏蔽层,防止电缆在受到外力时变形,导致缆芯中线对的相对位置改变,其传输性能势必受到影响。护套收放线张力调整非常关键,收线张力太紧易使电缆被压扁、缆芯变形,成品的特性阻抗、回波损耗等性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
本文标签: 六类线缆七类线缆